臺地—黃畢洋別具特色的自然風光
2015-06-17 10:54:26??來源:浦城新聞網(wǎng) 責任編輯: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|
分享到:
|
黃畢洋,,在九牧鎮(zhèn)東北部,,距城35公里,于仙陽,、忠信,、官路和九牧4個鄉(xiāng)鎮(zhèn)交界之間,,面積29平方公里,兀立群山之中,,頂部曠野平坦,。隴畝縱橫,七峰聳峙,主要有石牛岡(海拔977米),,銀尖山(海拔765米),,大淺坪岡(海拔747米),百步嶺岡(海拔753米),。境域略向北傾斜,,水入官路河,注盤亭溪,,西出二渡關(guān),。四面群山綿亙,東有佛嶺,,雞心嶺,;南有焦山嶺;北有烏坑嶺,、河村嶺,、楊梅嶺;西有劉家塢嶺,、吳墩嶺,、百步嶺、龍后嶺,。東與忠信鎮(zhèn)的金樟,、村橋村為鄰:北與官路鄉(xiāng)的官路、李處,、河村接壤,;西與九牧、吳墩,、杉坊毗連,;南與仙陽鎮(zhèn)的小畢、漁梁連片,。四面無論從那里入境,,皆得磴10余里層層疊疊的石級階梯。1974年,,開通從吳墩經(jīng)劉家塢嶺直達3個村民委員會的公路共14公里,。 黃畢洋名稱幾度變更,因地處黃檗山(海拔1340米)下,,按地理方位稱北屬陰,,山南屬陽,黃檗洋地處黃檗山南部,,應(yīng)是黃檗陽,,因方言檗,、畢、碧諧音,,陽與洋同音,。山下有嶺,故稱畢嶺,,所以稱黃碧洋,,也有稱黃畢洋。盆地36個自然村稱36洋,。20世紀80年代初,,省地名委員會規(guī)定,在一個地區(qū)范圍內(nèi)不能有公社重名,,在一個縣范圍內(nèi)不能有大隊重名,,故保留水北街黃碧洋大隊,九牧黃碧洋定名為黃畢洋,。 黃畢洋,,清代及其以前屬船山里二圖,民國期間屬畢嶺鄉(xiāng),,解放后屬九牧區(qū),,今屬九牧鎮(zhèn)。村民操浦城吳語系方言,,但尾音稍異,,俗稱黃畢洋腔,也稱大北腔,。 在臺型地塊中,曠野較平坦,。村民住地海拔皆在610——660米之間,。人登盆地,艷陽高照,,舉目四望,,看不到比這里更高山峰。山清水秀,,空氣清新,,環(huán)境幽靜,氣候宜人,,彷佛身入天際,,“不敢高聲語,恐驚天上人”,。自然風光別具特色,。 據(jù)2011年統(tǒng)計,村民894戶3218人,分住36個自然村,。主要村莊,,以姓氏定名的有嚴處、汪處,、黎處,、連處、葉處,、胡處等7個村,。嚴、汪,、黎3姓居多,,劃為黃畢(住地嚴處)、洋墩,、黎處3個村民委員會,。黃畢洋盆地,屬產(chǎn)糧區(qū),,是優(yōu)質(zhì)水稻和綠色食品生產(chǎn)基地,。有耕地5352畝,所產(chǎn)的稻谷,,久負盛名,。汪處村的鵝卵丘、又稱水碓丘,,3丘共8畝,,種植清流早,質(zhì)白晶亮,,煮飯軟而韌,、鮮而香、甜而黏,,粒大飽滿,,俗稱個半米,相傳清乾隆,、嘉慶年間,,每年秋季有官員監(jiān)收,稻谷曬干運送入宮中,,此米故稱貢米,,故此田亦稱貢田。綠色食品有油茶,、茶葉,、紅辣椒,、山藥、薏米,、酸腌菜,、高山蔬菜。 特產(chǎn)酸腌菜馳名,。林地面積3,、4萬畝,其中毛竹面積2286畝,。林種除杉松外,,有桂花樹、厚樸,、錐栗,、紅豆杉、柳杉,、樟樹等等,,有些是珍稀樹種。公歷每月逢5為墟期(地點在嚴處村),,外地客商云集,,貿(mào)易繁榮。著名古跡有銀尖寺(地點黃畢村),,焦山寺(地點洋墩村),。 1934年9月11日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6000余人,,在軍團長尋淮洲,、政委樂少華、參謀長粟裕率領(lǐng)下,,為避開國民黨軍隊前堵后追,,遵照中革委指示,迅速北上,,減少途中與敵人作戰(zhàn)。是日,,從古樓轉(zhuǎn)至黃畢洋駐扎,。次日,再轉(zhuǎn)官路從安門關(guān)出境,,避開國民黨駐江山二十八都軍隊堵截,,故在此留下英雄足跡。 |
相關(guān)閱讀: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