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城墻磚看——歷代官民對浦城城墻的維修史實
2018-06-07 16:42:32??來源: 責任編輯: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|
分享到:
|
自2015年始,,我縣文物部門根據(jù)浦城縣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,,已從民間和相關機關單位征集收貯大量的城墻磚,經清洗后辨認,,除有模印“嘉慶十五年”“祝徐氏捐修全城”字樣的城墻磚外,,還發(fā)現(xiàn)大量的模印“浦城”“浦城縣”“官紳士庶協(xié)力修造”,、“孟琇捐修全城”,“咸豐七年添修浦城”,“光緒廿一年”等字樣的城墻磚,。 ? ? 浦城的城墻據(jù)史書記載,,初建應于漢建安元年(公園前135年),東越王余善在境內筑城抗?jié)h東漢元封元年(公元前110年)余善被漢軍擊敗,,越民被徙江淮間,,城堡廢圪。 根據(jù)浦城的舊志記載:本縣的城墻自元代開始修建: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),,縣尹吳錟,、守將岳成祖為抗浙江青田寇攻占浦城,循漢舊址筑城,。 初筑城墻范圍東至越王臺,,北包皇華山,南瀕大溪,,西塹深濠,,方圓7里,辟四門,。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年),,明軍下福建,先克浦城,,張指揮使鎮(zhèn)守浦城,,以域太廣,減東向之半再筑新墻,。 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,守御浦城的軍隊撤出,城墻遂廢,。洪武十二年(1379年)知縣張宗顏將廢城推平建民房,。 明正統(tǒng)十四年(1449年),金溪人何俊來浦為縣丞,,處州礦匪葉宗留屢侵縣境,,為抵抗礦工起義部隊,俊率軍民筑土城,,塹城壕,,備器械,率民兵拒敵,。 明成化六年(1470年),,都御史滕昭巡撫至浦城,認為“浦城為閩首地,,邑控閩江上游,,不可無城可守,土城不固,宜更筑以備非常,,疏請得旨,,于成化九年(1473年)由按察司副吏劉城董其役而開建,成化十年(1474年)12月建成,。城周十里多,,高一丈九尺,寬三丈八尺,。周圍一千八百丈,,上立埠堞,,下浚深溝,。墻體外用堅石,中以填土,,分列五個城門:東為金鳳門(在龍頭山首),,西為迎遠門,德星門,,南為南浦門,,北為拱北門。又附五個小門以利通水,。 其后,,萬歷年間知縣黎民范、方道通,,天啟年間知縣高欽舜,,崇禎年間知縣楊鶚等官員均有對城墻進行維修。 明代末期官府衙門依堪輿學士(地理先生)之言,,將金鳳門從龍頭山移至金雞嶺,,仍稱金鳳門。 清順治初,,奉天廣寧人李葆貞來知浦城縣事,,正逢戰(zhàn)亂之年,流寇嘯聚,,李葆貞戒備矢石,,不遺余力,寇賊次平,。 清順治四年(1647年)二月,,南明隕國公王祁率抗清農民軍萬余人,在建寧府起事,,攻戰(zhàn)府屬各縣,,乘勝進軍浦城,知縣李葆貞、鎮(zhèn)將李琇率民兵迎戰(zhàn)下里坂,,王祁抗清軍先后在九湫和陂頭兩次失利退兵,。次年,本縣邑筋竹,,梅溪等地農民軍及抗清隊伍襲擊城區(qū),,李琇率兵鎮(zhèn)壓,在萬安橋斬獲千計,,在梅溪斬首領常甫,、鄭秀等9人,農民起義軍被擊敗,。 同年,,因爭戰(zhàn)城墻被毀,依照舊城重修,,周九里十三步,,長1600丈,高二丈四寬一丈二尺,。次年(1648年)增設浦城40處守鋪,,分為南浦天關,地靈人杰,,金鳳來儀,,越臺嶂疊、華豐聳翠,,拱北朝闕,,萬策遙恬,德星序列,,悅近迎遠,,奠安閩浙,等40號守鋪,,朝廷責縣衙派兵守衛(wèi),,傳籌偵巡。 乾隆二年(1737)增筑女墻(垛口)七年(1742)修華豐門,,十年(1752)邑紳孟琇捐資重修全城2779個垛口,,九座城樓、九座炮臺,、九座卡房,,孟琇因修城有功,縣衙門向朝廷申報以修城議敘加捐,,歷任安肅,、香河,、開平、陽江,、陸豐縣知縣,。贈朝議大夫。 清嘉慶五年(1800年)夏,,洪水自東而溪猛撲而來,,面臨南浦溪的城墻都被沖毀。嘉慶十五年,,(1810年),,本縣紳士祝乾封之妻祝徐氏(明)獨自捐資修筑全城,由當時奉老回藉的兵部侍郎(后為刑部尚書)祖之望監(jiān)修,。這次興修墻長1600丈,,高二丈四尺,底寬二丈五尺,,頂寬一丈八尺,,還修垛口3464個,炮座九臺,,卡房九座地下室廳二處,堆房五間,,石橋三座,,照墻四處,大城樓有五座,,東為金鳳樓,,稱朝爽,西為迎遠德星,,南為南浦樓,,稱平秩,北為拱北樓,,稱通仙,。小城門有四座:東北為華豐們,東南為龍?zhí)堕T,,西南為登瀛門,,偏北為太平門。 咸豐七年(1857年)為防御太平軍,,對全城的垛口,,城樓、炮臺,、卡房全部進行修治,。咸豐八年(1858),,太平軍攻克浦城,在激戰(zhàn)中,,城樓,,卡房全部毀壞。 光緒四年(1878年)夏大水,,登瀛門,、龍?zhí)堕T左城垣沖毀數(shù)丈,迎遠門處房屋掃蕩成廢墟,,隨后重修,。光緒二十二年(1896年),對全城的卡房,、垛口,、炮座修建完整。光緒二十六年(1900年)洪水泛濫,,龍?zhí)堕T左城垣,,迎遠門外房屋全部沖毀,城內幸賴城墻得以保全,。 ? ? 宣統(tǒng)三年(1911年),,縣衙門對城墻進行修理。 民國三十五年(1946年),,城墻因年久失修,,多處坍塌,缺口四處,,城磚被私人使用,,日見散失??h參議會鑒于“不從速修理,,見全部報廢,縣豈削弱城區(qū)防務,,一旦洪水泛濫,,城區(qū)且有澤國之虞,”要求縣政府從速修理,。嗣后,,縣政府成立修理城墻委員會。 ? ? 民國三十六年(1947)六月,,縣政府因經費無著未能動工,,直至同年十二月,城墻修理雖分組著人招標承包,,但因經費困難,,終未完成,。 1951年拆除迎遠門(大西門),其城磚用于興建縣公安局勞改隊監(jiān)所,。1955年,、拆除南浦門城磚用于興建浦城國家糧庫,1958年,,拆除龍?zhí)堕T下段至南浦橋上段城墻用于縣政府,、縣醫(yī)院圍墻。 至1976年,,我縣僅存龍?zhí)堕T,、登瀛門兩座小城門。 浦城縣博物館工作人員根據(jù)歷代縣志及相關資料對現(xiàn)有的古城墻磚辨識分類,,考證歷代修城經過,,其結果與志書所載的時間基本吻合。 ? ? 浦城縣文物部門收集的城墻磚,,除證實了眾所周知的清嘉慶十五年(1810)浦城人祝徐氏捐修全全城的史實外,,有為《浦城縣志》和相關史料中記載的浦城城墻在明末和清代各個時期均有大規(guī)模維修的史料提供了充分的實物佐證。?? ? 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 ????趙真友/文?? 葉蕻 徐趙浦/攝 ? |
相關閱讀: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