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寧:紅色基因,,在綠水青山間賡續(xù)
2024-12-25 10:25:55??來源:東南網 責任編輯: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|
分享到:
|
建寧用好紅色資源,不斷優(yōu)化紅色研學線路,,激活鄉(xiāng)村振興新動能 紅色基因,,在綠水青山間賡續(xù) 三明市三元區(qū)貴溪洋中學的學生參觀建寧縣中央蘇區(qū)反“圍剿”紀念館,接受紅色洗禮,,感受紅色基因的傳承力量,。黃忠義 攝 東南網12月25日報道(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 通訊員 饒麗英 陳曉星) 今年10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,,傳承弘揚紅色文化,,建好長汀、寧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,,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闡釋,。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(fā)展,把文化旅游業(yè)培育成為支柱產業(yè),。 作為中央蘇區(qū)的東北門戶和重要戰(zhàn)略要地,、連接閩西北和贛東北蘇區(qū)的橋頭堡,近年來,,建寧縣堅持“以紅帶綠,、以綠映紅、紅綠交融”的發(fā)展思路,,不斷優(yōu)化研學培訓“紅線”,、壯大生態(tài)旅游“綠線”,讓紅色基因在綠水青山間賡續(xù),,點燃鄉(xiāng)村振興新引擎,。 創(chuàng)新載體 讓革命文物“活”起來 12月20日,走進建寧縣中央蘇區(qū)反“圍剿”紀念館,,游客李玲一下就被大廳一角的“館藏精粹”互動展示大屏吸引住了,。 “南宋清白釉瓷罐”“1933年馬允成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店房租收據”“第二次國內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‘幫紅軍家屬耕田’漫畫”……輕觸屏幕,一件件文物躍然眼前,點擊放大按鈕,,文物表面的花紋,、字跡,乃至細微裂縫都清晰可見,。 “這可比在展廳看得清楚多了,!”李玲說。得益于建寧大力推進的館藏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,,館藏文物實現高清數據存檔,、信息化管理及創(chuàng)意活化展示利用。 “舊址”增添新看頭,。走上二樓,,《少共國際師畫報》互動展示大屏上,播放著動畫視頻,,演繹出畫報背后的故事,,吸引研學學生駐足觀看。 《少共國際師畫報》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的一幅宣傳畫報,,由13幅連環(huán)畫式的小畫面組成,,被確認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。 一幅黑白紙質畫報,,被分解為多個動畫小視頻,,設計出人物形象,加上配音,,創(chuàng)新的形式為研學參觀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新維度,。學生們從以往的“一掃而過”,,到駐足觀看,、認真聆聽、細細品味,,進一步激發(fā)了愛黨,、愛國的情感。 “文物數字化,,可以減少對脆弱文物的損傷,。”建寧縣中央蘇區(qū)反“圍剿”紀念館館長寧武春介紹,,數字化技術為學者研究提供了更多方法和途徑,,進一步增強了游客參觀游覽、學習黨史的體驗感和互動性,。如今,,紀念館年均接待游客6萬余人次。 青山如黛,溪水潺潺,??头秽l(xiāng)水尾紅軍小鎮(zhèn)廣場前,村里的紅色講解員謝榮富正給學生們講解紅色故事,。 水尾村地處閩贛兩省三縣交界處,,土地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,這里是紅軍的后方根據地和建寧蘇維埃的大本營,,被稱為“紅色小井岡”,。如今,村里的蘇維埃政府舊址,、閩贛基干游擊隊司令部舊址,、紅軍醫(yī)院舊址等已修繕一新,水尾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黨史學習教育基地,、紅色研學教育培訓基地,。 據了解,建寧92個行政村都是革命老區(qū)村,,老區(qū)革命基點村204個,,列入革命和紅色革命文物點共計33處39點。近年來,,當地充分挖掘紅色革命歷史,,積極保護修繕革命遺址遺跡,先后重點對水尾紅色舊址群,、中央蘇區(qū)建寧保衛(wèi)戰(zhàn)陳列館,、將軍殿阻擊戰(zhàn)指揮部舊址、雪山崠—武鎮(zhèn)嶺阻擊戰(zhàn)研學基地,、西門蓮塘等20多個紅色項目進行保護和開發(fā)利用,。 擦亮名片 讓紅色研學“火”起來 作為“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”,水尾村紅軍小鎮(zhèn)近3年吸引研學團隊200余批次,,游客總數超過10萬人次,。 據水尾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謝國清介紹,,水尾村紅軍小鎮(zhèn)推出了包括瞻仰一次紅色舊居,、重走一次“長征路”、重溫一次入黨宣誓詞,、聽一場紅軍課,、看一場紅軍劇、唱一首紅軍歌,、讀一本紅軍書,、出一次紅軍操、吃一次紅軍飯、宿一次紅軍營在內的共10項研學內容,。村內設有農家樂,,并擁有可容納100余人的紅軍宿舍等配套設施。 研學團隊越來越多,,民宿已難以滿足需求,。 “我們采用‘四聯四促’跨村聯建模式,成立客坊鄉(xiāng)紅軍小鎮(zhèn)聯村黨總支,,鼓勵鄰近的中畬村將一所閑置小學改造成研學住宿點,,容量超過百人?!敝x國清說,,通過客坊鄉(xiāng)的“人才回引”計劃,村里的鄉(xiāng)賢謝經德從福州返鄉(xiāng),,將自家的老宅改造成一處能容納36人的民宿,。目前,整個聯村范圍內可以一次性接待近400名學員同時入住,,僅此一項,,每年就可為聯建的4個村帶來約15萬元收入。 此外,,聯村黨總支探索“一村一策”產業(yè),,整合中畬、龍溪,、水尾,、灣坊4個村高山片區(qū)的閑置農田資源,打造高山茭白,、檳榔芋,、木槿花等種植基地,來訪的研學團隊可以實地體驗豐富的農作物采摘等活動,。 2023年,,紅軍小鎮(zhèn)接待研學人數近1.7萬人次,4個村共增收約35萬元,。 前不久,建寧縣城關小學四年級學生來到位于溪口鎮(zhèn)枧頭村的戰(zhàn)狼兵團戶外拓展基地,,開啟為期5天的研學實踐活動,。大家走進紅一軍團司令部舊址、楊齋亭戰(zhàn)斗遺址等革命遺址,,感悟紅軍精神,;挽起褲管走進田地學習種植蔬菜,體驗農耕實踐…… 如今,集“紅色文化+軍事體驗+農耕實踐”于一體的特色研學模式,,已成為枧頭村乃至建寧縣研學游的一張名片,。拓展基地負責人曹水興介紹,基地先后為全縣1.5萬余名中小學生開展國防教育,,此外,,吸引了來自8個國家的華僑、全國63個城市的學員參加暑期訓練營活動,,總人數超過3000人,。 這樣的紅色活力,還在黃坊鄉(xiāng)將上村,、黃埠鄉(xiāng)桂陽紅軍村,、濉溪鎮(zhèn)大源村等多個村迸發(fā),帶動村集體,、村民在家門口就業(yè)增收,。 雪山崠—武鎮(zhèn)嶺阻擊戰(zhàn)研學基地、金鐃山景區(qū),、漁人碼頭,、香溪花谷、坪上和謝馬蘇梯田蓮?!粭l條“紅+綠”精品旅游線路,,將文旅融合項目有機串聯,形成全域旅游發(fā)展格局,。 “以‘紅色’帶動‘綠色’,,串點成線,我們推出‘蘇區(qū)勝地·紅色建寧’等紅色文化精品旅游線路15條,,推動田園變公園,、農房變客房、勞作變體驗,,讓文旅產業(yè)鏈條不斷延伸,。”建寧縣文體和旅游局局長王君說,。 |
相關閱讀: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